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,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,现在看到还不晚_视焦点讯
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的“起跑线”,关注孩子的小升初、中考、高考,认为这些才是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的节点。
其实,有一个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期,被大多数家长忽略了,那就是孩子 四五年级和初二的时候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赶紧往下看吧!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第一个阶段:四五年级
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四五年级是道坎儿。”
但它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家长忽视,在这个阶段,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很多变化处理不恰当,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。
很多孩子在初中暴露出的问题都和在这个阶段埋下的隐患有关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四五年级是孩子情感、情绪的突发期
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,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,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。
但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,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,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,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,而故意与父母作对。
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与你作对,看似孩子只是单纯的不听话,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被你理解、尊重的深层原因。
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,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。
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,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,甚至是错误的,因此,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、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。
孩子会出现“烦死了”、“好烦呀”之类的话语,而且这类话语的数量会一直上升,就像很多孩子在作文里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:
其实,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、衣服、发型,或者是课外读物,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。
当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,他的一切消极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。
孩子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,他们容易生气、发火,但他们也容易感动。
与送给他们昂贵的礼物相比,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。
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
四、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,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,讨厌写作业,甚至对父母常说的“要好好学习”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。
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。
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,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,从不会过多去想“为什么”,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。
但是,到了四年级后,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,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,他们开始思考:
我为什么要学习?学习不好能怎样呢?
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,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,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这时,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,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:
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,他在为父母而学习。
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,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。
而且,到了四、五年级,学习难度不断加大,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。
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,甚至是斥责、打骂孩子,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,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。
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
多年的调查发现,四、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。
如果孩子在四、五年级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,他们更容易对学习这件事情有自信,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,一直都保持优异。
但是,如果孩子成绩很差,或成绩平平,他们就不会体会到成绩所带来的成就感,进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信心,也不会对学习有积极性。
学习没有动力、没有积极性,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,孩子只会越学越吃力,越学越没有信心。
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,家长可以多问快乐、少问学习,但到了四、五年级,家长就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。
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、督促孩子学习,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。
而是说,在四、五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,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,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、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。
四五年级是孩子各种习惯的定型期
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这样一项调查:
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,这次测试的内容包括知识测试、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。
测试的结果令这位专家很惊奇,因为他发现,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,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,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。
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
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,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“分水岭”。
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,四、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,过了这个关键期,这些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。
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来看,尽管这时的孩子意志力发展还只是初步的,并且是不稳定的。
但在这个时候,孩子的意志力发展开始由弱到强,由他律到自律过渡。
孩子会通过克制自己,主动培养一些好习惯和改正一些坏习惯。
因此,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改正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。
父母该怎么做?
在四五年级这个关键阶段,父母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才能帮到孩子呢?
1. 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
四、五年级是孩子情绪、情感的突变期,也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关键期。
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,对是非、爱好有了明显的分辨能力。
然而,他们的交流、沟通能力和方式有限,或者说不会与父母沟通,而这恰恰是促使他们情绪恶化的原因。
当孩子情绪处理不好,他们自身又缺乏自我排解的能力,就很难专心致志地学习,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,甚至会使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。
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,父母应该最先让孩子明白这一点:
有了负面情绪,没有关系,说出来,看父母有没有办法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讲,科学的方法应当是这样的:
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,父母一定不要呵斥,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出心中的郁闷,只要孩子发泄够了,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。
此时,允许孩子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,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值得注意的是,10岁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,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。
做父母的,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,你要想教育好他们,就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。
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,但是,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:
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。
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,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、反驳父母的机会。
2. 经常给孩子“积极暗示”
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,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。
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,家长说他聪明,他就聪明;
家长说他笨,他真的会变笨,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“暗示”作用。
消极的暗示:“哪里呀,我家孩子不行”;“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”;“我家这孩子,成绩还可以,就是记忆力不好”……
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,孩子听到耳朵里,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。
在这种暗示下,孩子也就真的变笨、变差了。
正确的做法是,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,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,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。
而是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:“你很聪明”、“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!”
千万不要觉得这会让孩子骄傲,在这个阶段,鼓励会让孩子激发出更多自信。
3. 父母要谨慎对待“陪读”
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、为孩子检查作业,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“杀手”。
有一个作业次次都得“优”的孩子,在一次考试中,竟然考了个不及格,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,老师找来男孩对话。
在老师的引导下,孩子说出了心里话:
10岁左右的孩子,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,但毕竟是孩子,爱玩是天性,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,以便去玩。
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,如:粗心马虎、不认真思考问题、考虑问题不全面……
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,孩子就会因此而必须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——挨老师的批评。
但是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利,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,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。
当孩子有了依靠时,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。
4.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,克服坏习惯用减法
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: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。
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,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。
10岁左右,孩子的大脑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期,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。
再遇到问题,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智思考、换角度思考了。
例如,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,即使妈妈主动暗示孩子“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”。
这时他们往往不能真正地体谅妈妈的辛苦,但当孩子年龄已大,他们懒惰、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,不管父母怎样暗示都是无效的。
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、五年级左右,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。
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,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和毅力,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基础上,给孩子制定出一些“纪律”和“规则”。
第二个阶段:初二年级
有句谚语:“初一相差不大,初二两极分化,初三天上地下!”
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深有体会,初二年级是学生的一个“事故”多发的危险阶段。
很多孩子在小学、甚至在初一都是“好学生”,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?
初二就是冲向山峰的“坡儿”
与起点处相比,它少了许多的鼓励、期待;
与终点处相比,它少了许多的掌声、加油。
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,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,是一个比拼耐力、意志、自控力的阶段。
大家公认,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!在别人奋力攀登的时候,有些孩子却产生懈怠放松的心理,很容易滑落坡底。
再加上与初一的知识相比,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、难得多,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吃力,产生了畏难情绪,失去了学习的兴趣。
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,放弃了学习。
很多家长都表示,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蹶不振就是从初二开始的。
容易早恋、虚荣心强
初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,青春期性成熟会带来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这个时期的青少年,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心,早恋现象也就层出不穷。
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,他们会常常注视自己。
他们喜欢时尚的衣服,华丽的服饰,新潮的电子产品,喜欢表现自己。
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花钱大手大脚,浪费了时间,蹉跎了学业。
早恋以及对外表的过分关注等因素,再加上学习难度的加大,很多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,导致成绩下降。
孩子疏远父母、反抗性强
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,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,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。
受荷尔蒙的影响,他们爱激动,常常发脾气,喜欢与大人唱反调,甚至会顶撞家长,逆反心理严重,和父母关系疏远。
初二时期,媒体和同伴对学生影响比较大,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。
有时候,父母、老师的一千句,还抵不上他伙伴的一句。
意志力和毅力上的问题
对于初中学生来说,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。
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,在小学学得很轻松,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。
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。
他们错误地以为,取得好的成绩,原来如此简单,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。
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。
初二一年的知识量大大增加,这时,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。
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,心理发展不成熟,对自己的认识不足,困难面前,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就索性自我安慰,自我放弃。
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,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。
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,怕吃苦,怕受累,就产生应付的心态,造成了学得不扎实的情况,被淘汰下来就是必然的了。
家长如何做?
1. 做一个沟通平和的家长
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,不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务都交给学校和老师。
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,理解他们的需求,保持亲子沟通顺畅。
但是切忌唠叨、啰嗦,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长的唠叨。
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“居高临下”。
因此,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,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。
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。
教育孩子,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。
“堵”必定会有疏漏,而且会使孩子的心事越积越多,还可能使孩子走向极端。
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,家长是成年人,应该理智,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,但绝不能放弃孩子。
等双方冷静后,再来开导孩子,效果会好得多。
2. 做一个耐心正能量的家长
面对青春期的孩子,很多家长很容易失去耐心,强行管教,不仅起不到作用,还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心理。
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少一分责怪,多一体谅,多一点耐心和包容。
培养孩子刻苦、勤奋的优良品格。
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、长久的快乐。
教育孩子,不要迷信天才,要相信勤奋。
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,多带孩子到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场所去活动,尽量避免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。
3. 做一个关注孩子的家长
和这个阶段的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、尊重。
家长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,不要干涉、侵入太多。
别只盯着孩子的学习,多关注孩子接触的东西,争取让孩子少受不良影响。
这一点家长要十分注意。
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时就与孩子讲清道理,说透危害,“约法三章”。
在出现这些问题的苗头时,及早发现,早做工作。
来源|小学语文
延伸阅读:
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,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!现在看还不晚!
初一是道坎,初二是个坡,初三是座峰!附学习规划表,转给初中生家长!
怎样做好初中生家长?她的演讲让万千父母豁然开朗
父母这样说话,孩子一天比一天优秀
温儒敏: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
如何让您的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胜人一筹
初中成绩好,为什么高中突然变差了?奥妙在此!
初中阶段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?
九类差异导致初中三年后的天壤之别
初中7—9年级名著导读
初中生家长最难当!
也谈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模式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)
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
分享“教师卓越发展智慧”与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”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投稿邮箱:
xiaozhangchuanmei@qq.com
标签:
为您推荐
-
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(记者孙博洋)9月16日至17日,中国质量(杭州)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。在16日举行...
2021-09-18